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當中國統治世界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學者:如何理解當代的中國
在英國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圈裏,馬丁ⷩ 克是個不大不小的另類分子。他擔任過英國共產黨雜誌的編輯,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的多所大學任過教,讓兒子從5歲開始學習中文。最主要的是,他堅信,中國總有一天會統治世界,而那時世界會變得不一樣。他甚至寫了本名叫《當中國統治世界》的書。雅克為英國廣播公司(BBC)錄製了4期專題節目,探討中國的獨特之處、解讀關於中國的迷思、設想中國的發展和未來。他將“觀察心得”通過電波傳播出去,命名為《理解當代的中國》。要看中國,首先摘掉“西方眼鏡”由於馬丁ⷩ 克對中國興趣濃厚,他兒子拉威從5歲開始學習漢語,持續至今已經10年。雅克說,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需要豐滿的錢袋和奧林匹克運動員的毅力”。拉威就讀的學校開設了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拉丁語甚至古希臘語課程,但沒有中文。即使現在,中文課仍然像課外活動一樣,被安排在午休時間。雅克覺得這反映了英國人對中國的忽視,以及對中國巨大影響力的後知後覺;至於錯判的根本原因,是西方人堅持戴著西方的眼鏡看待中國。“兩百年來,西方社會將自己看作世界其他地區的榜樣。但中國一直與我們不同,未來也不會成為西方的翻版。”西方麵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理解中國。“不是以我們的方式,而是以他們的方式。”馬丁提出,必須以中國現在和曾經的方式理解她,而不是以西方固有的曆史、文化、製度和價值觀。“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中國永遠不會‘通過考驗’。這種方式其實是我們的孤芳自賞,而對真正的中國缺少好奇。”拉威學習中文的過程雖然艱難,卻小有成果。雅克說,花在學中文上的時間幾乎是學習一門歐洲語言的兩倍;學習中文的過程就是在理解中國的思維方式,進而擺脫西方固有的優越感、傲慢和預設。固守西方價值觀和評判標準,會越來越不理解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並且越來越覺得無法與中國對話。雅克說,對待中國,需要的是尊重和謙虛。文明國家VS民族國家這個光頭、戴眼鏡,總是笑眯眯的男人,曾經多次對媒體表示“我實在對英國和整個西方文明厭倦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厭倦西方文明在歐洲國家很流行。1993年,他首次接觸中國,“隻是出來度假兩周半,完全沒有大計劃”。但在廣州、香港等地的遊覽使他震驚地發現,“這些地區要麽已經現代化了,要麽正積極向現代社會轉變”。但是,“中國式現代社會”骨子裏又與西方千差萬別。“西方多數是在同一民族基礎上形成的憲法製國家,而中國是通過使異族歸化而形成的文明國家。”他說。將“文明國家”與“民族國家”作為中西方差異的出發點,正是雅克理論的核心。貫穿西方曆史並且影響歐洲進化的民族國家概念,或多或少成了普世概念。中國自稱民族國家也有近百年曆史了。雅克卻認為,100年不算短,與2000多年的文明相比卻不算什麽,在曆史中,中國並非民族國家,而是文明國家。從本質上來說,今天的中國仍然是文明國家。在BBC的節目裏,雅克用香港回歸作為論據。“1997年前後,很多英國人不明白‘一國兩製’是什麽意思。多數人認為回歸後的香港很快會與大陸毫無二致,但16年過去了,這樣推測的人都錯了。”香港的法律和政治都與大陸不同,中國的確是在踐行一國兩製。“為什麽我們當初不相信中國人?因為我們是民族國家,按照民族國家的方式思考。”1990年德國統一,東德消失不見,統一的德國成為西德的延伸,這就是民族國家的本質:同一個國家,同一種製度。雅克指出,用這一原則來治理中國這樣規模的文明國家是不可能的。在2000多年的曆史中,中國一直按照一個國家多種製度運行,對中國來說,重要的不是製度,而是統一的主權。他認為,如果中國這樣的文明國家取代民族國家成為世界的潮流,那麽世界將會更加多元。而文明國家也是理解中國其他方麵的關鍵詞。“我們很難想象,超過90%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屬於同一個民族。”雅克解釋道,中國的民族認同來自民族融合的過程和文化的自覺。定義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對於文化成就的驕傲。因此,漢文化是將多數人凝聚起來的核心。而這種現象的不足之處,就是對於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忽視與不尊重。為中國的未來論戰中國比曆史上任何一個社會變動得都快,但與此同時,卻享有與曆史獨特的親密延續。雅克說,他在中國時總為這樣的矛盾感到有趣。“如果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引用3000年前的名言警句,千萬不要驚訝,悠久的曆史就反射在現實的鏡子中。2500年前的儒家理論仍然在塑造今天的社會態度,比如和諧、穩定、秩序,以及國家就是一個大家庭的理念。”雅克認為,中國人將姓寫在名的前麵並不是巧合,這反映了家族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中國政府在國內享受如此高的權威,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和衛士。“中國人與西方人不同,他們不是因為支持左派或者右派政黨而支持政府,他們把政府看作家庭之長,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政府不是外部力量,而是家庭文化的延伸。”這種習慣在外國人看來非常有趣而神奇。雅克認為中國比西方更加民主,這讓他在學術界備受攻擊。僅2013年,就有十幾篇論文和媒體評論批評他“癡人說夢”。英國《衛報》專欄作家、中國觀察家威爾ⷩ頓與雅克私交甚篤,卻跟他打了10年筆仗。雅克自稱,在關於中國的問題上,“我們基本上在任何方麵都無法達成共識”。如果中國成為超級大國?2012年,雅克在北京參加外交部活動,結識了一群年輕的中國外交官,他們熱衷於討論中國應在全球政治中采取怎樣的外交政策。這個問題也引起了雅克的好奇。“如果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會是怎樣的?”有人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稱為新殖民主義。然而,曆史上中國從未拓展過海外殖民地,海外領地是歐洲的“愛好”,亞洲惟一對此感興趣的是日本。15世紀的中國具有殖民東亞的能力,但那不是中國的選擇。這並不說明中國忽略她的鄰居,相反,在幾個世紀裏中國都掌控著那些鄰國。曆史證明,中國與東亞之間的朝貢體係非常穩定,至少持續了2000年,到1900年前後才宣告解體。朝貢體係曾是中國曆史上處理國際關係的主要方式。作為上邦大國,中國君主習慣將自己作為世界中心,而東亞國家接受中國的優勢地位,定期朝賀上貢,作為回報可以進入龐大的中原市場。這種方式與西方慣用的殖民主義截然不同。雅克的疑問是,這個模式會回來嗎?雅克說,西方與中國的一個共同點,是都認為自己的方式具有普世價值,本國是其他國家的榜樣。“對於歐洲和後來的美國來說,我們遠渡殖民地,輸出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我們的語言、教育和宗教強加於人。但中國人選擇呆在家裏,他們相信中國是世界中心,有最先進的文明,因此為何要到遠方去,進入蠻夷的陰影中呢?鄭和7次下西洋是為了彰顯中國的國力,而不是為了征服。”他認為,中國不肯外擴的另一個原因是領土麵積太大,人口、文化構造太複雜,治理好國內已經很困難了。因此中國最大的優先級是保持國內穩定,此原則一直沿用至今。“曆史告訴我們,一旦中國成為超級大國,會有所不同。”在雅克看來,西方曆史上就有擴張性和侵略性。歐洲史是一部沒完沒了的戰爭史,到了殖民年代,戰爭又成為世界曆史的一部分。“將自己的方式強加於人是歐洲的精髓,而美國原封不動地繼承了這一精髓。”在這個英國人眼中,中國成為超級大國後不會這樣做,中國領導人對於統治世界的興趣小得多,更關心維護國內政權。而在中國的新領導人執政綱領中,重點也是國內問題而非國際問題。因為“厚愛”中國,雅克被稱為“挺中派”代表。”
老外眼裏的崛起中華:當中國統治世界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老外眼裏的崛起中華:當中國統治世界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當中國統治世界/[英]馬丁ⷩ 克著]
書籍介紹:
“中國絕對不會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隻會選擇一條不同於西方世界的發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將改變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格局,還將徹底動搖我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過去200多年的時間裏,我們一直生活在西方製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個“西方”概念等同於“現代”概念的時代裏。
馬丁ⷩ 克,一位學貫東西的全球頂級學者以深邃的目光透視了中國發展模式和西方模式的根本異同。他認為,21世紀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紀,隨著非西方國家力量的迅速興起,西方將不再占據主導地位,一國實現現代化的方式也將多種多樣。在這個充滿“現代競爭性”的新時代裏,中國將成為全球競技場上的核心角色。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一直為國際社會津津樂道,但是其影響力遠遠不止這些:中國的崛起標誌著西方民族國家在全球主導地位的終結,同時也表明一個運用多種不同方式塑造的新型世界的崛起。
這部極富遠見性的著作中,作者敏銳地觀察到,中國絕不會變成一個西方式社會,它將保持高度鮮明的本國特色;西方發達國家代表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目前主導世界,但將受到中國所代表的“另類發展模式”的挑戰,直到有一天“東風壓倒西風”,中國模式主導世界;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將喪失文明操縱權,世界將按照中國概念重新塑造………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